繁体版 简体版
书尊网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515章

在唐绍仪内阁倒台的时候,吴川正在哈尔滨工业学院新建成的礼堂内参加了学院的开校典礼。哈尔滨工业学院的位置位于南岗的西南,横贯了南岗高点的大直街西面尽头的南方,吴川早在去年11月份就在这里圈出了一块近75公顷的土地,预备作为建设大学之用。2

在松花江还没有得到全面治理之前,哈尔滨实际上就是一座年年被水淹的江边之城。而南岗却是一个意外,这处松花江边的土岗是唯一在大水期间可保无恙的高地。因此在俄国人勘察东省铁路路线时,就已经定下了这座城市的中心应该就在南岗上。

当俄国人把南岗高点连接起来,修建起了宽敞笔直的大直街后,这条街的两侧就成为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和迁移来的外国人建设住宅、商店的首选之地。当然在本地人眼中,俄国人是想要镇压住本地的龙脉。1

不管如何,大直街两侧的土地都是宝贵的,在中东铁路管理局购买或强买下整个南岗地区的土地后,这里就已经成为了沙皇的财产。为了让霍尔瓦特等人吐出这块地方,吴川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只是对于现在的学院来说,除了在建的道路和几幢建筑外,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草地、树林和池塘,荒芜的很。采用了大量木结构的单体礼堂倒是只花费了六个月就建成了,足以容纳2500人。1

吴川原本是打算等到明年主楼完成之后,把分散在各处的学生召回时再举办一个正式的开校典礼的,但是校长列别捷夫教授却不肯。在身体完全康复之后,他就想要尽快的建立起哈尔滨工业学院的教学秩序,而不是现在这样放任各学科在城市各处自由散漫的教学。

更何况,随着哈尔滨整个城市建设的开启和外国资金的不断涌入,南岗的地价上涨的不是一般的快。一些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官员对着这所学院的土地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虽然他们并不敢要求沙皇的大学迁移,但是想要把没有开始建设的土地收回来出租给别人,却形成了不小的舆论。

列别捷夫教授来远东其实并不完全自愿,只是在彼得堡的政治压力下,莫斯科大学一时半会也开不了学,他才不得不带着同事和一部分学生来远东避开沙皇政府的政治迫害。

一开始,不管是他还是他的那些同事们,都想着先在远东待上一两年,然后再返回莫斯科去重新自己的教学科研生涯。虽然列别捷夫教授等人是反对沙皇专制的,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呆在一片科学的荒漠之中浪费自己的人生。

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莫斯科距离文明的中心都已经算是乡下了,但至少他们还能够看的到文明中心时时发散出来的光芒。而远东这边就完全属于未开化的世界,他们除了浪费自己的人生之外,在这里连科学两字都找不到人谈论。

只是在看到了吴川对于哈尔滨工业学院的投入和预备为这所学院建造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后,列别捷夫立刻兴奋的给莫斯科的同僚打了个电报说:“此处人傻,钱多,速来。”5

这个时代肯投资建立一所大学并不稀奇,毕竟连满清都知道设立京师大学堂了。但是肯在大学里投资建设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傻子确实是不太多了,因为这几乎就是一个无底洞,特别是对于物理学这样已经被视为一门已经死亡的学科,就更加没人愿意浪费金钱了。2

俄罗斯的官僚们对于科学也许是漠不关心的,但是对于从欧洲中心流传开来的科学家的结论却是奉为圭臬的。把科学家的结论当成科学的本身,然后再用来抵制科学的研究,这显然是各国官僚们最先同世界接轨的一项技术。1

因此,此时的欧洲愿意学习物理的大学生并不算多,倒是化学成为了一门显学,毕竟德国的化学家几乎都发了财。但是,俄国的财政并不允许花大量的资金为各所大学建立完备的研究实验室,更别提莫斯科大学这种沙皇的眼中钉了。

但是在哈尔滨,一个被俄国人认为是科学荒漠的地方,列别捷夫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却发现有傻子愿意为物理、化学提供资金建立实验室,这简直是太出乎意料了。更别提,在革命委员会击退了日本人之后,整箱整箱的实验器具已经被运到了哈尔滨,只是在等待实验室的土木建设完成就可以安置了。1

这些从德国运来的仪器和实验器材,至少花费了1千万马克以上的资金,这是列别捷夫教授查验了目录后对同僚的下说的预估,这数目几乎抵得上莫斯科理工科过去十年的政府拨款总和了。

看到这些仪器之后,列别捷夫教授顿时打消了短期内返回莫斯科的打算。这样一个物理实验室建成之后,他完全可以开展他早就想要开始的几个实验了,而不必再跑去彼得堡借用老师的实验室了。1

于是原本对于近似于流放性质的转校感到不满的教授们,现在倒是开始积极的投身于整个大学的建设中去了。他们不仅对于原先的实验室建筑设计进行大量的更改,更是成为了捍卫大学土地和建设资金最重要的声音。

俄罗斯的大学基本上就是俄罗斯官僚体系的后备军,就连沙皇对于莫斯科大学也是束手束脚的,更别提这些远东的俄国官僚了。当然,在同这些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官僚斗争之余,列别捷夫教授还是希望能够尽快举行学院的开校仪式,先明确下学校财产的范围,从而打消那些贪婪的官僚的愚蠢念头。

对于这些俄国教授态度的转变,吴川还是非常高兴的,这至少说明双方在短期内是能够良好的进行合作了。当然,为了赢得这些教授们的支持,他也是下了血本的了。

除了从中东铁路管理局那里敲来的土地,去年12月他就拨款150万银元修建校舍,相对而言这是一笔相当惊人的数字。德国人在青岛建立的德华大学,一开始也不过才投入了64万马克,但已经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工科学院了,只是在校学生人数才400余人而已。1

今年2月份,因为教授对于实验室设计的修改和扩建,吴川再次拨款50万银元。而到了5月份,再和列别捷夫教授的一次谈话中,吴川听出对方试图把大学研究经费和大学拨款分开,以加强学校的研究工作,于是再次承诺,教授们可以列出研究的方向或具体课题,革命委员会经过评估后,将拨给不少于一年20万银元的课题经费给与教授们研究。2

正是在他一次又一次对学院给与的支持表态下,列别捷夫教授和他的同僚不仅安心在哈尔滨住了下来,现在还积极的往国内邀请同僚过来哈尔滨参加这个新学院了。

坐在礼堂主席台上的吴川扫视了一眼还坐不满三分之一座位的礼堂,这所学校的学生加老师人数还不到600,其中三分之一是俄国人。他心里不免有些感慨,这还不及后世的一所中学大呢。1

只是心里想归这么想,吴川还是一脸严肃的对着下方的师生们说道:“今日代表革命委员会来参加哈尔滨工业学院的开校仪式,这令我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我真不知在这样的场合上应该说些什么。

我们在座的有俄国的学生,也有中国的学生,不管你们过去来自于何处,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但我以为你们进入这所学校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学习知识。那么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我以为,对于自己而言是为了看清真实的物质世界运行的规律;对于其他人而言,你们是改变这个世界的火种。知识唯一的用处就是用来改变物质世界,使之变得更适合人类生活,我以为这就是学习、传承知识的意义所在。

而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授业解惑是本职工作,但是教授学生们什么是真理才是它存在的最大价值。一座好的大学,必然能够培养出对本民族、本国家的有用之才;而一座伟大的大学,却必然是能够培养出对于人类文明、世界进步的有用之才。1

我并不奢望哈尔滨工业学院能够成为一座伟大的大学,但是我们至少不能把这所大学变为一群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乐园。什么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看看那些引导古罗马文明走向毁灭的罗马贵族,我们就能知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